从初入体育的懵懂少年,到两届奥运元老只身留洋,再到退役后扎根基层教练岗位,最终徐汇区第一少年业余体育学校校长张泓还是回到了这片运动员时最为熟悉的土地,现在她最大的愿望就是看着徐汇青少年体育发展越来越好,有更多的优秀运动员像她一样从这片体育热土走出,迈向更高更广阔的舞台。
因“扎台型“初入体育人生
“我最早是练篮球的,当时教练来学校选材,看到我身高比较高,各方面素质条件也好,就让我参加徐汇的篮球训练。”
张泓回忆起初入体育的缘分,彼时的学生被选入少体校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放学后,背包上挂着一副搪瓷碗筷,手上抱着一颗篮球,身着统一的服装前去训练,在当时的孩子们看来,可是一件非常帅气,在上海话里叫“扎台型”的事情。
由于徐汇区位于上海市区的中心位置,缺乏丰富的体育场地设施,张泓的篮球运动员时期经常要靠“打游击”找场地进行训练,她开玩笑说几乎徐汇区所有能打篮球的场地都有他们曾经训练的身影,但其中最为熟悉的还是脚下的这条衡山路了,这也是目前张泓所担任校长的徐汇一少体的所在之处。
在南洋模范中学读完初一以后,张泓被上海队手球教练相中,转型成为了一名手球运动员。但从此到她进入国家手球队,仍还有一段曲折的路程。张泓一开始既没有进入上海手球队,也没有选择上海篮球队,而是被输送到了离家不远的上海排球队训练。
直到时任上海手球队队长韩秀芳,退役转型为教练,这才相中了张泓,将她从排球队调到了上海手球队,在上海队期间,上海手球女队一直处于全国冠亚军的水平。不过在张泓看来,正是由于丰富的体育运动经历,让她在赛场上有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和创造力,也许这也是后续入选上海手球队不到一年,便被选拔进入国家队的重要原因之一。
凭“坚韧“只身留洋日本
在国家手球队张泓待了足足八年的时间,曾参加过奥运会、亚运会、世界锦标赛,为国家争得了一些荣誉。1991年中国手球队在奥运预选赛出局后,张泓才正式离开国家队,并且做出了一个前无古人的选择——前往日本欧姆龙俱乐部队参加日本手球联赛。
在熊本的五年间,张泓和欧姆龙俱乐部连续四年蝉联了日本联赛的冠军,个人还获得了最佳球员的称号。但实际上,张泓的旅日生涯并没有像大多数人想象中的一帆风顺。
初到异乡,最大的困扰便是语言问题。但体育人与生俱来的坚韧一直支撑着她,不会说就学着说,不会写就临摹着写,一点点地摸索下,张泓逐渐地掌握了日语的口语与写作,到了旅日生涯的中后期,张泓已经可以熟练地和队友以及当地市民进行无障碍地交流。
回望这段终身难忘的历程,让她对体育精神更多了一分体会,也为她日后的生活工作带来了许多的启示。
以“初心“扎根基层业训
回到国内后,张泓代表上海作为东道主参加了1997年的全运会比赛并取得了亚军,虽有遗憾但还是为自己的手球运动生涯画上了一个较为圆满的句号。
退役后的张泓进入徐汇区体育局工作,成为了一名基层手球教练。当时正好首批示范性实验高中上师大附中想尝试开展特色项目,在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手球“有情人”走到了一起,共同确立了打造“体教结合”品牌名校的办学目标。
初执教鞭的张泓暗下决心,要从自己手上输送出更多的好苗,培育新鲜血液,成为名副其实的后备人才基地。由于这个项目普及面不广,刚招生时仅7、8个人参与,她多方学习,全情投入。2001年3月,学校挂牌二线高水平运动队试点学校,至今该校仍是上海市校办二线运动队。
当教练的同时张泓还曾兼任过徐汇区体育局办公室、体总、竞训科的相关岗位。身兼二职的情况下,张泓往往需要早上8点半就到办公室,处理完手上的工作马上就赶到场地带训。老天从来不会辜负勤劳的人,在张泓的带领下,徐汇手球队多次夺得了上海市冠军,还曾代表上海斩获过全国冠军的荣誉。同时,张泓还被评选为2004-2006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是徐汇区体育局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工作人员。
定“决心“续写徐汇荣光
到了2011年时,张泓接任徐汇一少体校长。2014年市运会之后,张泓逐渐将手球队一线执教的担子交给了年轻教练员,自己则是全身心开始投入校长的工作。
由于出身基层教练员,张泓深深明白比起一味关注运动员的成绩,少体校更应该培养运动员的品质素养,这样即使孩子不能成为顶尖的运动员,也能在社会各界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
在校长的管理工作之外,张泓经常还会帮助基层教练员解决训练中的实际问题,协调训练场地、关心训练情况,关注运动员的个人发展。在张泓看来,自己比起是一个校长,更像是一个“家长“,而少体校就是自己的家。
目前,徐汇一少体共开展有7个项目的训练,拥有23名专职教练员。张泓认为,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少体校应当发挥更多职能,强化年轻教练员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深化体教融合,助力体育强国建设。在张泓的号召下,少体校超过50%的教练开始走进校园,帮助学校带训、拓展体育课程,让更多的青少年感受体育精神,培养青少年的意志品质。
明年是第十七届市运会,是对基层体校的一次“大考”。少体校的优势项目面临兄弟区的强劲挑战,但张泓下定决心,要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比学赶超,顽强拼搏,尽自己全力,带动团队续写徐汇体育荣光。
编辑:唐润雨
返回顶部